10月13日是世界血栓日。据相关数据报道,全球每37秒就有1人因血栓性疾病死亡,而静脉血栓栓塞症(VTE)作为第三大心血管杀手,却很少被公众认知。
更令人警惕的是,每静坐1小时,患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就会增加10%。坐90多分钟会使膝关节血液循环降低50%。这意味着,无论年龄大小,只要长时间静止不动,就可能面临血栓风险。
什么是静脉血栓?
如果把人体血管比作城市道路,血液就是川流不息的车辆。当静脉血流速减缓或黏稠度增加,就可能形成异常凝块——血栓,这就像突发的交通事故堵住了道路。
静脉血栓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(腿部深静脉形成血栓)和肺栓塞(血栓脱落阻塞肺部血管),两者其实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阶段。
这些人最容易被血栓"盯上"
血栓并非老年人的专利,以下人群风险较高:
长期卧床者:术后患者、瘫痪患者;
久坐人群:办公室职员、长途司机、长途飞行者;
特殊生理状态:孕妇、产后妇女;
肥胖人群:体重指数(BMI)>30者风险增加2倍;
有疾病因素者:癌症、心脏病、糖尿病、高脂血症患者;
服用某些药物者:如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药物。
血栓的预警信号
静脉血栓发病隐匿,但仍有蛛丝马迹可寻:
下肢警报:单侧腿部肿胀(周径差>3cm)、疼痛、发热、发红。
心肺警报:突发呼吸困难、胸痛伴血氧饱和度<95%。
出现上述症状,立即就医!无论患者是否有症状,血栓都可能会脱落导致肺栓塞,甚至猝死。
预防血栓,记住一字——"动"
中国工程院院士阮长耿教授指出:“积极主动参与运动锻炼,能有效减少血栓风险”。预防静脉血栓,最好的方法就是"动起来"。
不同场景下的"动"法
久坐办公:每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;做"勾脚"动作(整个脚往上勾10下),设置定时提醒,使用小容量水杯强迫起身接水。
长途旅行:定期伸展腿部,在附近走动一下,避免长时间弯着膝关节,选择过道座位方便活动。
长期卧床:家人协助按摩双腿(每2-3小时1次,每次15-30分钟),避免按摩已形成血栓的肢体。
一般人群:每周中等强度运动至少150分钟(快走、游泳、骑车),循序渐进,贵在坚持。
踝泵运动
坐或卧时,脚尖向上勾起保持5-10秒,然后下压保持5-10秒。每小时完成10组"脚尖芭蕾"(勾脚5秒+转踝10圈),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。
多重防护,让血管"畅通无阻"
除了"动起来",还需要多管齐下:
1.充足饮水:每日饮用1500ml水(相当于3瓶标准矿泉水),避免血液黏稠。
2.健康饮食:减少高脂、高盐食物摄入,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。
3.戒烟限酒:吸烟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,加速血栓形成。
4.物理预防:高危人群可穿戴医用弹力袜或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,通过外部压力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。
5.药物预防:对于术后患者、恶性肿瘤患者等高风险人群,应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,如低分子肝素或口服利伐沙班等。
静脉血栓可防可控,关键在于提高防范意识并采取行动。从今天开始,动起来、喝够水、吃得健康、戒烟限酒。
让我们的血管保持"畅通无阻",远离血栓威胁,享受健康生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