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健康科普】世界哮喘日:让我们了解哮喘,科学防治,让呼吸更自由!

2025-05-08

啥子是世界哮喘日得病了还有专门的节日?

其实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(WHO)和全球哮喘倡议组织(GINA)于1998年发起提高公众对哮喘的认知,推广科学防治方法,减少哮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,定于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(2025年为56日)


要正确认识哮喘,远离“会呼吸的痛”

哮喘Asthma)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,简单来说,就是气道发炎了,变得特别敏感,一遇到刺激(比如冷空气、过敏原)就会收缩,导致呼吸困难。治疗后通常可缓解掌握科学的防治知识,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症状,维持正常生活。

一、 典型症状("哮喘四联征"

值得注意的是,约1/3患者仅表现为慢性咳嗽(咳嗽变异性哮喘),容易误诊为感冒。

二、 常见诱因:

1.过敏原:尘螨、花粉、宠物皮屑、霉菌等。

2.环境因素:空气污染、烟雾、冷空气。

3.感染:感冒、流感可能诱发发作。

4.其他:剧烈运动、压力、某些药物(如阿司匹林)。

三、诊断的黄金标准

肺功能检查(支气管激发/舒张试验)是确诊依据。峰流速仪监测可帮助家庭管理,昼夜变异率>10%提示控制不佳。

四、阶梯式治疗方案

长期控制药物(维持治疗)

用于每日规律使用,控制气道炎症,预防发作:

1.吸入性糖皮质激素(ICS

如布地奈德、氟替卡松、倍氯米松。   

作用:抗炎,减少气道高反应性。   

注意:漱口可减少口腔念珠菌感染风险。

2.长效β₂受体激动剂(LABA

如沙美特罗、福莫特罗(需与ICS联用,不可单独使用)。   

作用:扩张支气管,维持12小时以上。

3.ICS/LABA复合制剂(常用一线方案)

如沙美特罗/氟替卡松、福莫特罗/布地奈德。

4.白三烯调节剂

孟鲁司特(尤其适用于过敏性哮喘、运动性哮喘)。

5.生物靶向药物(重度哮喘)   

IgE单抗(奥马珠单抗)、抗IL-5/5R单抗(美泊利)等

用药误区警示切忌长期单独使用短效缓解药物,这可能导致气道炎症失控。

五、日常管理与预防

避免诱因:保持室内清洁,远离烟雾,佩戴口罩防冷空气/过敏原。

规范用药:即使无症状也需按医嘱使用控制药物,不可随意停药。

监测病情:使用峰流速仪记录呼气峰值流量(PEF)。

健康生活方式:适度运动(如游泳)、均衡饮食、避免过度疲劳。

日常管理要点

记录哮喘日记(症状、用药、峰流速值);

每年接种流感疫苗、肺炎球菌疫苗;

使用防螨床品,保持室内湿度50%以下;

运动前充分热身(避免剧烈运动),游泳是推荐运动;

学习腹式呼吸技巧。

六、 急救处理

1. 立即行动

使用沙丁胺醇吸入器(2-4/次,20分钟可重复);

保持前倾坐位(Tripod体位)。

2. 送医指征   

说话不成句

嘴唇发紫

峰流速<个人最佳值60%。

当出现:说话不成句、口唇发紫、药物作用不足3小时时,应立即就医。此时过度使用吸入剂可能引发“沉默肺”危险状态。

七、常见误区纠正

"哮喘会传染" → ✅ 遗传倾向但非传染   

"孩子长大自愈" → ✅ 部分缓解但需终身管理   

"激素吸入很危险" → ✅ 局部用药安全性高   


哮喘虽不能根治,但通过规范治疗,85%患者可达到临床控制。


温馨提示:哮喘虽无法根治,但通过科学管理,80%以上患者可控制症状。

记住:规律用药比发作时抢救更重要!!!,就像给气道持续穿上“防弹衣”。确诊哮喘建议每3个月复诊评估,及时调整方案享受正常生活若怀疑哮喘,请尽早就诊。


文稿丨罗亚媚(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)
编辑丨周   瑶
责编丨杨   明
主编丨李文静
编委丨罗燕梅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