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爱睡眠,关注健康 ——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:守护睡眠健康的“呼吸卫士”

2025-03-21


321日是世界睡眠日,尊重睡眠,关爱健康,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,我们深知睡眠障碍与呼吸系统疾病密不可分。许多患者因夜间打鼾、呼吸暂停、日间嗜睡等问题就医,却未意识到这些症状可能源于睡眠呼吸障碍。本文将从专业视角解析睡眠健康的重要性,并重点介绍呼吸科睡眠门诊的核心技术——睡眠多导监测(PSG,以及呼吸科医师在睡眠障碍干预中的关键作用。   

一、睡眠障碍的“隐形杀手”:呼吸相关疾病

1.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(OSA)的普遍性

我国OSA患病率高达3.5%4.8%,约90%患者未被确诊其中肥胖、颈围粗、下颌后缩人群风险更高。   

典型症状:夜间频繁呼吸暂停、鼾声中断、晨起口干头痛;日间疲劳、注意力不集中,甚至驾车时突发嗜睡。   

2. OSA的严重危害

长期缺氧导致高血压、心律失常、糖尿病风险增加2-4倍;重度OSA患者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显著升高。   

儿童OSA同样需警惕: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及认知能力。   

二、精准诊断的核心:呼吸科睡眠多导监测(PSG

1. 什么是睡眠多导监测(PSG)?

黄金诊断标准:通过同步记录脑电、心电、呼吸气流、血氧饱和度、胸腹运动等10余项指标,全面评估睡眠结构与呼吸事件。   

呼吸科专业优势:结合呼吸生理学知识,精准识别阻塞性/中枢性呼吸暂停、低通气事件及缺氧程度。   

2. PSG监测流程

门诊初筛:通过便携式初筛设备(如居家血氧监测)锁定高危人群。   

标准PSG:患者在睡眠监测室过夜,由呼吸科技师全程监控,次日生成详细报告。   

呼吸科医师解读:结合临床数据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(如CPAP压力滴定)。



3. 哪些人需要做PSG

✅长期打鼾伴呼吸暂停

✅日间嗜睡、晨起头痛

✅难治性高血压或糖尿病

✅肥胖(BMI28)或颈围≥40cm(男性)/38cm(女性)

三、呼吸科睡眠门诊:从诊断到全程管理

1. 一站式诊疗服务

专业团队:由呼吸科医师、睡眠技师、呼吸治疗师组成,提供“评估诊断治疗随访”闭环管理。

特色技术:

CPAP压力滴定:动态调整呼吸机参数,确保治疗效果。

口腔矫治器适配:联合口腔科定制下颌前移装置,轻症患者优选方案。

呼吸康复训练:针对合并慢阻肺、哮喘患者,改善夜间通气功能。

2. 呼吸科医师干预策略

分级治疗原则:   

轻度OSA:减重、体位训练(侧卧睡眠)、口腔矫治器。

中重度OSACPAP无创通气(首选)、必要时手术(如悬雍垂腭咽成形术)。

合并症管理:同步控制高血压、心律失常等OSA相关并发症。   

3. 长期随访与健康宣教

定期复诊评估疗效,调整呼吸机参数;

建立患者睡眠健康档案,提供戒烟、减重等生活方式指导。

四、改善睡眠健康:呼吸科医生的实用建议

1. 夜间呼吸优化技巧

睡姿调整:侧卧位减少舌后坠,缓解打鼾(可借助防打鼾枕头或背部固定装置)。

鼻腔护理:过敏性鼻炎患者睡前清洗鼻腔,必要时使用鼻扩张贴。

2. 呼吸健康与睡眠的协同管理

控制体重:减重5%10%可显著改善OSA严重程度。

避免镇静药物:安眠药可能加重呼吸抑制,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
五、世界睡眠日倡议:关注呼吸,守护睡眠

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,我们呼吁:   

高危人群主动筛查:打鼾≠睡得香,疑似OSA患者尽早至呼吸科睡眠门诊就诊。   

科学认知睡眠监测:PSG无创、安全,是明确诊断的核心手段。   

信任专业团队:呼吸科医师凭借对呼吸生理的深刻理解,能为睡眠障碍提供更精准的解决方案。   


睡眠是生命的“呼吸之窗”,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始终站在守护睡眠健康的第一线。借助睡眠多导监测技术与多学科协作,我们致力于为患者提供精准化、个体化的诊疗方案。世界睡眠日,愿每个人都能自由呼吸,夜夜安眠!   

就医指导:

睡眠门诊信息:南院区门诊2223诊室,周一至周五

住院部及睡眠多功能监测:北院区住院部五楼

联系电话:0833-4613133

参考文献:

1.《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疗指南(2023版)》

2.《中国睡眠医学中心标准化建设指南》

3. 美国睡眠医学会(AASM)临床实践指南


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权联删。


文稿丨林智军(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)

编辑周   瑶
责编丨杨   明
主编李文静
编委罗燕梅

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