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脉采血是医疗检查中常见的操作,但许多人因紧张或缺乏了解而感到焦虑。掌握以下小贴士,可以帮助您减少不适感,配合医护人员高效完成采血。
一、采血前准备
1.放松心态
紧张会导致血管收缩,增加穿刺难度。建议深呼吸、听轻音乐或与医护人员聊天转移注意力。儿童或晕血者可由家人陪同安抚。
2.保持身体温暖
低温会导致血管收缩。冬季采血前可搓手或热敷肘部,促进血管扩张,便于定位。
3.空腹采血需提前规划
如需空腹检查(如血糖、血脂),提前10-12小时禁食,但可少量饮水(白开水)。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采血,以免影响结果。
4.告知特殊情况
若存在晕针史、凝血障碍、服用抗凝药物(如阿司匹林),或采血部位有皮肤破损,需提前告知医护人员。
二、采血时配合
1.选择合适体位
一般取坐位或平卧位,手臂自然平放,手心向上,肘部伸直。晕针者可选择平躺,降低头晕风险。
2.握拳技巧
扎止血带后,轻握拳(如虚握纸巾),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血管变硬。采血过程中保持手臂稳定,不要突然移动。
3.转移注意力
穿刺时可看向别处,避免直视针头。与护士沟通或默数呼吸,缓解紧张情绪。
三、采血后护理
1.正确按压止血
拔针后立即用消毒棉签按压穿刺点(覆盖皮肤针眼+血管穿刺点),按压3-5分钟至无渗血。勿揉搓、屈肘或提起棉签查看,以免形成淤青。
2.避免局部负重
采血后1小时内避免提重物、抱小孩或剧烈活动,防止血管压力升高导致出血。
3.观察异常情况
若出现持续肿胀、疼痛、淤青扩散或头晕恶心,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处理。局部淤青可24小时后热敷促进吸收。
四、特殊人群注意事项
血管细或深者:可提前做握拳-松手动作增加血流,或建议护士使用小号针头。
婴幼儿:采血前安抚情绪,使用玩具或动画分散注意力;优先选择手背或头皮等易固定部位。
老年患者:按压时间需延长(5-10分钟),采血后注意保暖,防止血管痉挛。
小知识:采血后多喝水、适当补充含铁食物(如瘦肉、菠菜),有助于恢复血容量,但无需刻意“大补”哦!
通过充分准备和科学配合,静脉采血可以快速、安全完成。